原标题:党建引领打开“快速通道”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盾构法隧道的创始地。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首家施工类上市企业,50年来为全国15省25市打造重大工程,累计建设隧道里程795公里,14米级以上大直径盾构隧道建成里程占全国建成总里程的80.57%。
2014年年底,上海“市府一号工程”北横通道正式开工。该工程贯穿上海市中心城区6个区,总长19.1公里,是上海“三纵三横”骨架性主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隧道承建其中的“北横II标”。
上海隧道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波说:“隧道是优化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能级的有效载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我们要充分发挥高质量国企党建的优势,建造城市经典工程,增进民生福祉。”
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上海隧道党委一手抓技术攻关,一手抓党建引领,在北横通道启动之初,就种下党建“种子”,探索形成了富有鲜明时代特征、上海国企特色、隧道工程特点的“北横模式”。
党建先行,打造民心工程
“北横II标”是上海“市府一号工程”北横通道建设的重点难点所在:要在轨交上挖基坑、在闹市区拔桩基、在苏州河做围堰,大盾构要连续多次“S”型小转,似乎每一项都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盾构未动、党建先行。早在项目破土动工前,上海隧道党委就提出了“四同步”的理念,即党建工作和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与工程项目同步开展,把党建作为“先手棋”,为项目建设凝心聚力。
每当工程向前推进一步,党组织的工作就会提前一步。比如,曹家渡是中山公园后面一个工程节点,相距1.1公里,盾构机还在中山公园,党建工作已经做到曹家渡,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宣讲,让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早知道、早了解。
思想发动只是第一步,关键要打消居民顾虑。北横通道要穿越普陀、长宁、静安的多个人口密集区,特别是地面上有不少没有桩基、房龄超40年的老旧小区,沿线居民担心之情不言而喻。对此,上海隧道党委安排项目总工亲自带队走访小区,针对居民关心的房屋沉降、墙体变形等问题,面对面沟通、一一作出回应。
解答的底气,来自过硬的技术:盾构智能管控中心,可以做到实时采集和过程监测;“啄木鸟”系统,可以全天候、无死角地将监控接入云端……扎实的业务素养和诚恳的对话姿态,逐渐打消群众顾虑、赢得信任。2018年8月,工程即将穿越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兆丰别墅,在实施房屋检测时,项目党支部同步在小区设立“市民接待点”,多次到居民家里做工作,阐明科学依据,耐心化解居民恐慌。
“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北横通道就在党建的牵引下,在一次次同群众唠唠嗑、谈谈心中,一米一米往前延伸,直至“伸”进群众心里,让党群干群、企业居民心手相连。
党建联建,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盾构工程需要挂图作战。北横通道除了挂施工图,还有一副“党建地图”。
多年来,上海隧道党委积极融入上海“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遇到需要多方协同的难题,在党建联建平台上商量着办,由此打开了一条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快速通道”。
2018年11月,超大盾构推进来到关键节点——穿越运营中的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担纲该任务的设备是“泥水平衡盾构”,能否顺利掘进,要害在于泥浆和渣土的外运,底线在于不能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时间紧、要求高,更需协调多个职能部门,于是项目党支部以党建为纽带,找到了上海市水上公安、水上城管、海事局等部门的党组织,迅速制定出通过船舶运输泥浆和渣土的方案,最终在各家单位的全力支持下,运输泥浆的船舶彻夜过闸,缩短了近6个小时的运转周期,有力保障了这次“火线穿越”。
伴随北横通道工程的持续推进,项目党支部已与上海水务执法总队、普陀区长寿路派出所等33家单位党组织,签订党建联建协议。
“只进不退”,激励创造的“制胜关键”
6层楼高、400头大象重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一经始发便“只进不退”。上海隧道党委紧扣盾构施工这一技术特点,将之提升为隧道人的精神特质,在党建引领下,在党员示范下,带领全体职工越是困难越向前。
党支部就是一线指挥部。项目经理凌宇锋、项目书记王桂正、项目总工肖晓春,作为党员骨干,都是为了攻坚北横通道,主动请缨,不计较行政等级,义无反顾地坚持在项目一线。每一次攻坚战,党支部都是桥头堡,在穿越轨交7号线前夕,党支部召开动员大会,提出领导首先上、党员带头上,11名支部党员、35名班组成员,带领近1000人的施工队伍,经过71小时连续奋战,圆满完成施工,轨交7号线隧道变形仅为8毫米,创下了世界新纪录。
党员就是排头兵。在工程启动伊始,项目党支部就成了北横通道青年突击队,29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业务骨干为组员,承担攻坚探路的重任。2017年,工程进入了“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青年突击队也受命向“清水混凝土”技术这一国际难题发起进击,从5月到11月夜以继日,成功拿下隧道内部侧墙清水混凝土模板台车,并最终形成一整套适用于北横通道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设备体系。
阳光透不过地下,隧道施工环境艰苦,但组织的温暖可以传递到心间。北横通道施工人员94%为外来务工者,项目部为他们提供免费体检,并对其宿舍实行物业化管理,还成立项目工会,吸收200多名农民工加入,开创了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的新模式。
北横通道开工4年来,推进有序有力,目前工程一期的西段隧道已全线贯通,整个项目预计2021年正式通车。在这个过程中,“同在一面党旗下、只进不退保贯通”的党建引领重大工程建设“北横模式”更加立体清晰,也为探索新时代国企基层党建工作新路,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本报记者 孟歆迪 曹继军)
(责编:谢倩、闫妍)
免责声明:本文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文章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作出对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