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 010-68988613欢迎访问明德经纶官网

资讯详情

News Show

为什么中国亟须一场商业思想新启蒙

浏览量:949 · 时间:2016-07-12 16:02

作者:《财经》张凤安

 

新制度经济学鼻祖、诺贝尔奖得主科思教授去世前曾对中国有十大忠告,其中之一提到:“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

 

中国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如何做到有效供给是成功的关键。普遍现状是即使一流的企业,也都在战略上大面积犯错,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一系列充满误导性的商业流行思想也拖累了一个个行业,陷入集体迷茫。

 

类似境况在八十年代美国也出现。人们很少知道,里根的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同步配合了一场商业思想启蒙,以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形成有效供给,赢得改革巨大成功。了解这场商业思想启蒙的背景与内容,让中国企业家不被错误的商业思维带进沟里,有益于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推进。

 

任正非、马云、江南春;杰克·韦尔奇、郭士纳都是商业定位实践大师,分别在各自领域赢得用户心智;东阿阿胶、加多宝原本都是微不足道的行业,在定位思想启蒙下,获得惊人增长。

 

 

 

联想为什么会陷入战略误区?
 
 
 

 

 

多年前,柳传志与邓德隆有一次在央视《对话》会晤。那次见面,邓德隆面陈老柳,“联想手机的战略错了”。

 

一边是中国教父级的企业家,以中国式的智慧成为管理大师享誉企业界。那次会晤发生在联想并购IBM电脑部门一段时间后,并购广受瞩目,市场对联想欢欣鼓舞,联想信心满满。另一边是德鲁克和迈克尔·波特之后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大师杰克·特劳特在中国的首席合作伙伴,在其帮助下,加多宝取得了辉煌的市场成就,成为企业史上的经典案例。

之后,两人在某个场合再次见面,柳传志对邓德隆说,联想手机赚钱了,言辞中洋溢着广为熟悉的柳氏微笑。“赚钱了更糟糕。邓德隆回复。柳传志听了颇为惊讶,有些生气,我手机赚钱了,你怎么还说糟糕呢?见面不欢而散。

 

几年过后,时间似乎站在了邓德隆这边,这对柳传志有些残酷。联想集团2016年财年,再度巨亏。上一次巨亏是电脑,这次巨亏是手机。在智能手机第一阵营版图上,已经难觅联想的身影。

 

邓德隆并非真的要劝阻联想做手机,而是联想手机的定位不对。定位错了,短期的盈利反而会误导企业加大投入,最终损失将更加惨重。在商业竞争中,从来没有像定位这个词,如此简单又经常被轻率使用。在许多人眼里,定位,或许就是针对某个细分市场、某个人群、某个渠道的策略而已。但在杰克·特劳特眼里,定位有两个深层的含义:1. 在外部顾客头脑中,针对竞争确立优势位置;2.以心智位置为核心,由外而内重新配置企业所有资源,去创造、巩固、强化这一定位,以此影响甚至决定顾客的购买决策,从而获得最佳经营效果。

 

常人所理解的定位只是上述第一点的某个方面,只有少数优秀的企业家能够由外而内配置资源,决胜顾客的心智。

 

人们喜欢把联想和华为做对比,把柳传志和任正非做对比。有评论者说,行业不同,类比不当。但在邓德隆看来,联想的错误有广普的代表意义,折射出中国的商业环境急需的新旧交替。

从经营层面看,联想并没有犯什么错误,无论全球市场份额还是行业地位,都朝着目标挺进,有些市场扎根很深做得更极致。但辛苦了半天,何以一夕之间,结局突然不妙?原因就在于,随着管理的发展、供应能力的增强,企业竞争的重心已由组织内部转移到了组织外部——顾客心智之中。联想手机的问题不在于产品质量够不够好、组织管理够不够强、成本控制够不够低,这都是企业内部的事情。决定联想手机成败的关键不在内部,而在外部。联想手机需要在顾客心智中确立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位置,内部的所有资源也必须是指向抢夺这一位置——很可惜,联想对这一点缺乏自觉意识。

 

联想的问题,正是当下中国企业家普遍面临的问题——缺乏商业战略新思想,以至于面对互联网思维这样经不起推敲的概念也无清醒判断的能力,陷入混沌状态。联想尚且如此,可见,中国亟须一场商业战略思想的新启蒙,才能走出混沌。

 

 

日本为什么失去竞争力?
 
 
 
 

 

 

 

 
 
 
 

 

30年前的美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身处同样的混沌。那时美国企业家非常纠结和困惑——日本产品咄咄逼人,束手无策。日本企业不仅蚕食美国企业的本土市场,还大举买入美国资产,包括具有象征意味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如何打败日本?成为那一代美国企业家的心头之痛。

 

日本企业家做对了什么?丰田管理方式和其拧毛巾哲学大行其道,福特式的美国粗放式管理原形毕露。在经营层面,在控制成本方面,山姆大叔哀叹,没有任何超越日本的可能。美国的书店里,关于日本奇迹的书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1981年罗纳德·里根上台了。后来的人们都知道,他搞了星球大战,遏制了苏联;在经济领域,依据简洁易懂的拉弗曲线,进行减税、减税、减税,经济自由化和供给侧改革将美国带上了复苏之路。

 

鲜为人知的是,美国产业重振辉煌、重塑竞争力的底气来自一份报告——里根任命定位学派的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为“国家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运用全新的商业战略思想来研究与规划美国的产业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院风头正健的明星教授,其《什么是战略》一文至今依然是复印率最高的一篇论文,其“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风靡全球。本来波特受里根的委托,是要研究日本竞争力的秘诀。可是,研究之后,波特从日本奇迹的背后发现了日本企业竞争力的破绽,以此为基础,发布了一份乐观的报告,并预见:日本的竞争力并不可持续。人们有些狐疑,但“敌人”的坏消息是算得上好消息。美国政客和企业家舒了一口气,深受鼓舞。

 

日本企业竞争力存在什么样的破绽?

 

报告给出的理由简洁到草率,后来已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日本大多数企业只有效率,却没有清晰定位在《什么是战略》的著名论文中,波特指出,企业绩效的取得,只能有两个来源:要么把事情做正确(运营效益),要么做正确的事情(定位)。但是定位是1,运营效益是1后面的0,如果没有定位这个1,运营效益的0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波特认为,除了汽车等少数产业之外,日本许多产业的竞争力靠的仅仅是运营效益,即靠做同样的事永远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同质化竞争。

 

 

联系

Contact


服务热线 : 010-68988613

办公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

工作时间 : 周一到周五 9:00-18:00

明德经纶大学

版权所有 © www.mdjlb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501059号-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