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工匠们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以及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无比执著的职业追求。工匠精神的提出,对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正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2015年12月,市政府出台《东莞市技能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制定一系列技能人才培养政策,通过狠抓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计划、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计划、职业技能竞赛计划、“首席技师”培养计划、“一镇一品”和电商创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扶持民办学校发展计划、技能大师育才计划等,激发企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鉴定机构培养技能人才积极性,构建较为完善的职业培训鉴定体系,将东莞打造成技能人才集聚之地。
加快发展技工教育探索校企合作
从世界工厂到制造业名城,东莞形成了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以及家具鞋业加工制造为支柱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工匠精神内涵丰富,但核心是出精品。一个制造企业如果缺乏工匠精神,则无法制造出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东莞要实现“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转变,就必须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为更好地展现工匠精神,引导各行各业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工匠作用,东莞市狠抓职业教育,营造重技尚能的氛围,让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源头培育,从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掀起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热潮,技术工人的待遇有所提升。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东莞要借这个东风,在社会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的宣传力度,改变以往重学历、轻技能的心态。其中要加快发展技工教育,推进优质技工院校建设。坚持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校企合作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学习型工厂”更是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为此,东莞市相关部门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上探索出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专业能力培养+“学习型工厂”培训+企业顶岗实习为主。
“学习型工厂”实现培训就业无缝对接
东莞的技工院校通过推进校企合作,创建学习型工厂教育环境,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品牌学生。以东莞市技师学院为例,学院引进德国“BBW学习型工厂模式”后,根据各个专业建设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外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工厂”。如“汽车医院”学习型工厂、“会计事务所”学习型工厂、“服装制作营销”学习型工厂、“小高微店”学习型工厂等。采用“课堂教学+校内‘学习型工厂’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的双元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
这些“学习型工厂”的产品就是教学载体。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经过企业接订单、设计、生产、销售四个流程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流程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不仅培养了无缝对接企业的技能人才,而且创造了经济效益、社会效应。企业的产品成为教学载体,产品销售产生利润;同时节省实习材料费、水电费、机械折旧费等费用,节约教学成本。
同时,学院还在全省率先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先后在东莞/石碣(兴宁)产业园及东莞庆泰电缆、华为等14家规模企业开办“进厂即进校、校企双师共同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班,为企业成功探索无缝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