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之柳华
最近给南方一家民营公司做咨询服务,涉及绩效考核模块。公司的业务抓主要是工程项目,毫无疑问项目类工作在中国都是充分市场化和打包外包的。但是公司内部工资确实一种固定工资,值得思考的是这个行业内上市公司据说做考核没有成功,也是这种固定工资方式。
意见一:绝大多数企业绩效是失败的。开工之初,客户就说听自己很多银行朋友说,很多企业绩效考核失败了,还要被考核做死了。其实近年这种观念也在咨询界流传,就是关键指标能够致企业于死地,比如索尼公司就是做死的。绩效指标提出后,客户请来行业内的人士,又质疑考核。说自己见到的企业没有一家做考核成功的。于是咨询方与其你来我往的辩论,本来我是一个相对主义者,结果必须严格地捍卫绩效考核的必要性。确实,作为咨询人,我是知道到底有多少绩效考核方案是成功的,好少。不是客户多疑,是咨询界能力不够!
意见二:绩效考核无法解决考核内容的正确性问题。有人提出,如果绩效指标是员工自己提炼的,那么就错了。确实员工多不懂自己岗位工作对公司、对别人的价值所在,更不懂绩效考核,靠他们提炼,那肯定不靠谱。那只有靠咨询顾问吧,那必须要求顾问深谙绩效考核技术,同时要熟悉员工各个岗位的工作以及工作之间的逻辑。问题是顾问永远没有内部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怎么办?两条腿走路,员工提指标以保障指标的真实性,顾问提指标以保障指标的技术性。然后还要放到时间周期内磨合。先规范,后简化,是绩效的必经之路。
第三:一种观点是上级给下级打分,不同的打分人,紧松的尺子不一样,会完成不公平。项目组的策略上,将部门领导的绩效与部门挂钩,一旦总经理给高管打分不偏,那么高分高管的部门员工分数自然高,低分高管的部门员工分数自然低。
第四:一旦绩效考核,就容易造成大量计算,管理成本上升。大家会为了各自指标而内斗。其实好的咨询师所布局的不同岗位的指标,大部分是相同的,而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样子。另外,每一个中层以上人员的指标有一半是整个企业公有的。还有些指标是相关部门共同担负的,这样他们会共同努力完成指标,而不是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