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成功最大因素是华为的文化
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一些基本的理念会支撑你的很多制度,或者对员工的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一句话说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基石,是成功企业的文化基因,这个基因不是在你的文字里,是在你一代又一代员工的思想深处,他是认同这个东西的。
也可能华为15万人,你采访了149000人,他们都说不清楚华为文化是什么,但是他们行为上都高度一致,都体现了这些导向,这是企业最需要的。
我们不需要在一个企业培养那么多文化教员,而是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基因,大家是代代相传,并且是在发展、在演进的,这可能是最好的状态。
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有一些高度的共识,企业长治久安的关键是核心价值观。
01 成就客户
只要领先对手半步就可以
体育界的林丹是比较强的运动员,因为他中间走过很多弯路,也受过一些打击,但是他依然挺过来了,这样的运动员的后劲是不可小看的。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一些高度浓缩的口号,如果说背后没有它的故事,尤其没有它的失败或者说挫折、走的弯路的这些过程的话,就很难支撑在员工群体代代相传。因为你讲的是大家认同的道理。
在早期,华为公司招了很多高才生,大家都有技术情结,都想在华为搞一个全世界都没有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们公司自己都花了不少学费,走了很多弯路。我们认为没有先进技术肯定不行,但是只要领先对手半步就可以,我们是贴近客户需求的,比对手领先半步就可以。如果我们领先三步,就可能成为先烈,你就不是一个企业了,你可能是一个有充足资金支持的迁延性的研究机构,企业不能在技术上盲目创新。
我们现在发展到一定时间以后,我们的开发队伍里养了4000多人,2012年实验室里全球的研究所都是他们管,他们就是天天在那里搞未来五到十年的研究。这是你积累了以后,为未来做准备的,担心有颠覆性的技术出现之后,你没赶上时代的发展,这是有意识准备的。客户需求是我们发展的原动力,尤其是在产品的开发上。
华为公司经过这么多轮变革,我们把这些变革摆在一起,主线就是从客户的需求到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完整的交付,包括对客户未来投资的保护等。实际上就是走了这么一个链条,叠加了很多我们经历的大变革,包括我们的客户关系怎么处理、客户对未来有什么焦虑。客户关系管理也是我们引入的一个变革。包括财务、资金流的运转效率更高等,都是为了保证从客户需求到市场价值实现的这么一个大的链条。
产品设计和服务都是靠人,怎么用人?我认为这里有两点:1、在你的回报体系里不要让雷锋吃亏;2、客户需求导向要贯穿在干部的选拔、员工的招聘、培养等环节。
你总是停留在道义上的提倡,慢慢它的感召力就衰减了,就像我们每年说学雷锋,如果雷锋很多的话,就不用提倡学了。在当时中国那个社会有雷锋这样的人物,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企业作为一种正向的感召,提倡这个东西,但是我们要形成一套长效的机制,就是不能让雷锋吃亏。
02 艰苦奋斗
领导干部也有潜规则
华为的发展是没有什么背景的,华为这个名字也没什么特点。曾经有一个中央领导来我们公司视察时,说我们的名字起得很好,叫“中华有为”,这让我们觉得无意中也有了一种使命感。
华为没有任何背景,在高科技领域打拼非常艰难,任正非也说,早知道这么难我就不做这一行了。但是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靠艰苦奋斗,我们在创业阶段就可以使一个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在成长阶段,华为公司的成功就不是一个人的奋斗故事,而是一个无私的领导层和一大群不服输团队。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有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手机不能关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随时发生的问题,现在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总是夜里开会。
现在我们变革的成果慢慢应用了,流程打通了,监管的手段跟上了,我们的授权也在逐步地往下放,在深圳总部也不用总在夜里开会。现在我们理解的艰苦奋斗更多的是思想层面的,华为有了这么多优势,或者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以后,你如果松掉了这根弦,可能就把你文化的主旋律丢掉了,这是很可怕的。
另外,我们对干部有特殊的要求,很多对干部的要求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导向要求,包括一些潜规则——比如,华为要求干部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有新的任务指派给你的时候,你不能推三阻四。我们有员工是这样的,他在中国区干得很好,我们要把他选派到拉美,他找出各种理由不想去,那我们就让你把位置腾出来,不是说这个干部不能用,其实他能力很强,但是我们不能用他,因为用了他就会形成一种风气。公司需要你的时候要你上,你有各种理由,别人有愿意克服困难去的,机会一定要让给别人。
同时,我们也要让干部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我们现在老一点的员工个人经济上的积累也还是比较高了,很多员工分红的收益已经超过了工资和奖金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提倡艰苦奋斗,你可以买好一点的房子,买好一点的车,我们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开好车,但是几乎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车库里能看到比较好的车,但是豪车还真是没有,这是一种“潜规则”,因为这种东西会误导大家。年轻员工他过了几年自己收入高的时候,自然就理解了,他不需要做这些展示。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还要呼唤更多的奋斗者?就是因为我们具备了这些优势,所有优势是靠员工的努力,如果我们丧失了艰苦奋斗的作风,骄气和骄傲习气蔓延,大公司病爆发出来,我们的战略就很难实现。所以我们现在仍然要保持高度警惕,并不是我们有了一定的优势就能享受美好的人生了。
在八九年前,公司曾经刻过一个碟,整合了全球很多国家民族的乐曲,当时是为了让我们以工科生居多的员工队伍在人文感知上更多一些。这里我摘了一段诗,叫《梦的力量》,我把其中最后一段给大家念一下:
今夜我们在这里举杯相庆,明天又要踏上征程,扬帆远航,黎明到来时,号角吹响,风更大浪更急,天地就此更加宽广,这是梦的力量,它带领着我们披荆斩棘,去向远方,这就是梦的力量,它引导着我们不断超越,用青春和奋斗点亮生命的光芒。
03 自我批评
市场部辞职大会
这是华为稍微独特的价值观。
1995年底,号称华为战斗力很强的市场部遭遇了很大的失败,在国内西部五省所有通信设备招标里一个都没有中标,公司市场部和全公司都震动了。(华为在1995年还是有一些技术上的优势的)
1996年元月,市场部领导就策划了一件事,十来个市场部的正职都向公司做一个特殊的汇报,在会上交两份报告,让大家评价。一份是辞职报告,通过了你的辞职报告,你就得把位置让出来,让更有能力、更有冲劲的人上。一份是述职报告,总结1995年的失败,规划1996年,如果让你继续在这个位置上,你怎么将团队带向成功。
曾经有客户在交流的时候问我,你们公司能不能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我说我们公司完全能做到,他说我们企业发展了几十年,我们比较难做到,你们怎么做到的?
我认真想了一下,我说我们稀里糊涂就做到了,因为当年做这个举动的领头人是市场部的负责人孙亚芳,现在是我们公司的董事长,在公司集中资源、最核心、地位比较高的市场部,他们率先做了这个举动以后,无意中形成了华为公司干部能上能下的风范,以后没有人会出现调整自己的位置想不通的情况。
2000年,任正非在市场部大辞职四周年的典礼上做了讲话。他说,我首先认为不应该发奖章,发奖章就要有评委,评委的能力应该比你们的高,你们的精神是至高无上的,你们的行为是不用别人评价的。市场部的同事用这个自发的实践,开启了华为公司自我批判的先例。
到了1998年4月中旬,开发系统2000多名员工集中到深圳的一个剧院去听一盘录音,是客户录的对公司提出的中肯意见。听完这个录音后一个月左右,中研部组织了一次反幼稚、强化商品意识、坚持市场唯一验收标准的交流会,把他们的思想和全公司进行分享。这相当于第一次系统地组织起来搞的自我批判活动。
2000年,我们的研发体系把飞到全国各地去救火的机票复印出来,然后还有开发出客户不需要的产品,把这些东西作为特殊的奖品发给他们,让他们在这个会上讲,他们今后该怎么做,就是立足于改进,而不是说仅仅上去批斗他们一下。曾经有一个研发的副总监,后来也成为我们公司高级的领导,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他还说起这个事,他说当年“奖”给他的这个产品,他现在还放在家里的书房中,他现在经常会看这个东西,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些失误,然后认识到失误之后,怎么一点点改进,真正地为公司、为客户带来价值。
2013年我们和党委也签了协议,从2014年开始,华为公司干部层面高层级的组织和一定级别的干部,他们的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自我批判今后都是例行开展,由每个部门把它当成工具来操作。
任正非在不同阶段都有一些讲话,实际上也是点到了在他心目中自我批判的意义和作用。总结起来,自我批判是华为公司自发积累起来的一个优良传统,同时它也是一个独特的价值观。这个自我批判不同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是自己批判自己,自省为主,但是你不能说自省之后什么都不改,你自省的心路历程要分享给大家,由大家给你做一个补充。同时光把它分享出来,你还要想着怎么改进。华为除了开放、妥协、灰度以外,自我批判在很多时候也是能指导我们实践的,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