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 010-68988613欢迎访问明德经纶官网

资讯详情

News Show

枣矿集团新安煤矿

浏览量:1554 · 时间:2013-03-31 14:42

  创建学习型组织 激发跨越式发展

  枣矿集团新安煤矿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新安煤矿,座落在美丽的微山湖畔,于2001年建成投产,现已成为具备50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山东鲁南第一大矿。新安煤矿水路、公路和铁路运输极为便利,距矿5公里范围内有港口3个,104国道、济微公路贯穿矿区,矿内铁路与京沪铁路连成一体。近年来,新安煤矿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扎实有序地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推动企业驶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用30个月建成具备60万吨生产能力的新安煤矿,用18个月建成具备90万吨生产能力的新源井,用96天建成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年洗选能力120万吨的户外特大型洗煤厂,全员年人均收入达4.5万元。新安煤矿先后获得山东省4A级煤矿、省文明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产高效矿井50强、全国十佳矿井等荣誉称号。

  一、创建成效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应运而生的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新安煤矿是自2006年9月开始,在北京明德经纶管理科学研究院王蠡院长和金锋副院长的亲自指导下,导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建工作的。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新安煤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安全形势大大好转。2006年9月以前,新安煤矿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轻微伤、轻伤、重伤等人身事故经常发生,机电事故此起彼伏。面对煤矿生产,部分员工有一种恐惧感,对安全工作十分担心。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安全、和谐发展。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能够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处理和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和难题,各类事故明显减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一起重伤及以上事故和较大的非人身伤亡事故,企业的安全形势大大好转。

  2、专业质量大幅提升。创建开始之前,在集团公司组织的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中,新安煤矿曾经是八大专业中七个专业最差,质量标准化和精品工程意识不高。在创建开展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2007年一季度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中,八大专业就有五大专业进入了集团公司前两名,消灭了最差专业,一举成为集团公司一类矿井,跨入集团公司优秀煤矿企业的行列。

  3、产品产量节节攀高。2006年全年原煤产量计划375万吨,实际完成416万吨,平均月产34.6万吨;2007年一季度完成109.5万吨,超计划10.75万吨;刷新多项矿井纪录,克服春节放假和二月份生产时间少等不利因素,平均月产36.5万吨,平均月增产1.9万吨,平均月增产率5.5%,2008年4月,创出月产43.6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

  4、精神面貌根本改观。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为员工自我成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团队学习和改善心智模式使广大员工正确认识了自我、正确定位了自己,找准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员工在任何困难和问题面前表现出极高的思想觉悟,学会了时刻把镜子转向自己,寻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迎头赶超,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异常简单和容易。全员形成了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和快乐生活的良好局面。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已经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

  5、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06年,原煤制造成本比计划降低0.37元/吨;商品煤销售收入超计划3594万元;利润超计划1360万元;员工收入以每年10%的幅度提升。员工年平均收入已达4.5万元以上。2008年一季度的各项指标比2007年又有了较大提升。

  6、文化品牌不断深化。“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内涵得以深化:一是“三基”方面。基层管理、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和稳固,全员的基本功形成了“精一会二懂三”的良好格局;二是“三化”方面。准军事化管理规范了企业员工的文明行为,企业内部市场化加速了管理水平的提升,精细化管理工作促进了全员的精品意识,使各项工作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地进行;三是“三个亮点”建设方面。质量标准化建设稳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建立了“持续学习、兴矿富民”的共同愿景,形成了“集员工智慧、铸新安辉煌”的企业理念,为新安煤矿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2008年一季度,新安煤矿在集团公司的“三个亮点”综合评比中,取得了现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名列集团公司一类矿井榜首。

  7、队伍结构得以优化。新安煤矿以“三定”(即定编、定岗、定员)工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区队)的总抓手,对全矿基层组织进行优化整合。“三定”工作中,新安煤矿坚持五项原则:一是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二是坚持测评筛选、竞争上岗、公开择优的原则;三是坚持严格按照编制配备、按程序操作的原则;四是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五是坚持保持稳定、调动积极性的原则。“三定”工作强化了职工的危机意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新安煤矿经过“三定”以后,机构设置为机关部室5个,基层单位21个;人员由原来的4500多人减为为3775人,其中管理人员仅159人。“三定”工作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为目标,以规范编制、核减人员、竞争上岗为手段,通过实行全员模拟下岗,按照述职述廉、综合测评、竞争上岗、重新聘任岗位职务、不合格者培训分流等程序,达到了精干队伍、优化结构、明晰职责、提高素质、激发活力、促进工作的目的。

  二、创建实践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要求,把新安煤矿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鲁南第一大矿,新安煤矿在集团公司中率先开展了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从而有效地确保了新安煤矿各项工作都能在枣矿集团起到领先和引领作用。新安煤矿以自己富有特色的创建和管理工作在枣矿百年建井史上创出了六个第一。

  (一)导入创建理论,激发企业活力。

  新安煤矿在建井之初,遇到了煤炭市场低迷,国家银根紧缩及后续资金短缺的巨大困难。但矿领导迎难而上,打破常规,用全新机制建设全新的新安煤矿。特别是2006年7月,以杨列宁矿长等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在企业加快做强做大、市场竞争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本质的要素就是企业和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于是,新安煤矿理性地选择了创建学习型组织。

  新安煤矿通过北京明德经纶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专题辅导和培训,走出了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型企业创建之路,有效地激发了组织的内在动力,使新安煤矿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导入理念。2006年9月23日,第一期学习型企业创建培训班在山亭、抱犊崮举办,标志着新安煤矿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新安先后组织培训班40余次,累计3216人次,参训人数占到职工总人数的85.2%,并通过深度会谈,建立共同愿景等活动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学习型组织”引进之初,由于煤矿员工的文化层次不高,且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大,员工对这一理论的关注度不高。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和理念逐渐被新安人所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

  深化创建。新安煤矿自2006年以来,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等项工作比过去虽有深刻的变化,但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化,新安煤矿的领导认为,必须站在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和未来发展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要把新安煤矿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企业,必须有学习型组织的支撑。通过创建,培育一支富有激情,具有学习、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突出特色。新安煤矿的创建特色是:要全员参与,全程学习;要领导挂帅,干部先行;要从上到下,从点到面;要虚实结合,逐步渗透。新安煤矿确立了“持续学习,兴矿富民”的共同愿景和“文化铸魂,素质兴矿”的工作主线,坚持“视员工为上帝,遵从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管理理念和“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二)构筑学习体系,打造创新团队。

  近年来,新安人在矿长、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在国内专业学习型组织专业机构的指导下,以把新安煤矿建成一所学校,锤炼成一支部队,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为己任,精心构筑学习体系,全力打造创新团队。

  建立载体。从2006年年底开始,新安煤矿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成立了集学习型组织培训、学习型组织策划与管理、专业技术培训、网能大学、双创管理和户外拓展训练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经过严格的筛选,选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培训师8名、兼职培训师26名;建立了3个多媒体教室、1个微机室、15个矿属二级单位现代化教育培训场所。所有二级单位建成了网能大学,电脑、投影仪、功放音响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设施配备齐全,建成了以因特网、闭路电视等教学设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教育培训中心。到目前为止,全矿除了到山亭、抱犊崮参加学习型组织创建外训的806名学员外,矿自己又内训15期,培训108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丰富内容。开展了专题深度汇谈,课题攻关揭榜;建立了自由团队,学习型班级互动会;开展“三违”人员现身说法;创立“周二剧场”;定期召开“经验共享会”、“问题反思会”,领导、管理干部专题巡回讲座,周四下午党委中心组学习(分组学习),周五全天基层单位学习(调班、换班)。

  通过学习型企业创建,新安人深切地感受到,学习型组织理论能够挖掘个人潜能,点燃生命之火,激发组织活力,并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目前,新安煤矿学习型组织理论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三)建立创建模型,实现新的跨越。

  创新是新安煤矿发展的灵魂,通过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新安煤矿逐步设计和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型企业创建模型。

  创新机制。新安煤矿实施了学习型组织创建三部曲、五大管理工程;建立了五大创建体系、五大激励政策;出台了《关于凝聚共同愿景、建立“素质登高”工程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内容包括《关于建立“创争”工作考评制度的实施细则》(试行)等7个文件,为创新、创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创建案例。新安煤矿在北京明德经纶管理科学研究院王蠡院长和金锋副院长的指导帮助下,融合企业文化和事故案例编写了系列培训教材之一——《学习型组织基础理论和实践》和系列培训教材之二——《向事故学习》,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这两本书分别由矿长杨列宁和党委书记王均才作序,党委副书记刘全新任主编,在编写过程中,以经典小故事开始,以矿生产事故为案例,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内外结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症下药,使学习型组织理论透彻明白、通俗易懂、为我所用。近日,第三本书《新安煤矿共同愿景》又即将出版发行。

  (四)强化管理融合,持续快速发展。

  领导带头。矿领导班子始终做创建工作的积极倡导者、督促者和引导者,并明确规定各基层单位党政正职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从而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矿长杨列宁、党委书记王均才、党委副书记刘全新亲自抓创建。矿长杨列宁反复强调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矿党委书记王均才对学习型组织培训高度重视。矿领导强调“三学”:学之前,自我陶醉不愿学;学之中,自我反思学会学;学之后,自我超越终身学。更启发学员深刻反思。

  选点树标。矿先后推出综采一区、综掘二区、安祥公司等多家示范单位,由点到面扎实深入推进;建立了以“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为核心内容的学习型班组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了新安煤矿特有的“七位一体”的教育培训格局,实现了资源共享,科学配置。

  有机融合。矿党政领导并没有将“学习型组织”这一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无土栽培,而是将其与原有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汲取了创建企业的共性内容又融入了新安煤矿个性化的要素,使“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新安煤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安煤矿施行了以提高科学领导力为目的的“三高”、“三严”、“三移”工作举措;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特征的内部全面市场化管理机制;以激活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品牌员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候补员工和在培员工六工并存的动态管理机制;以经济杠杆促进安全管理为目的的安全隐患计价回购机制及员工金蓝领和首席技师评选活动和由广大员工完成的244项管理和技术创新项目的推广运用,都是创建以来所取得的创新活动成果,创造、创新、创高的内在潜力和能量得到空前的释放。

  三、创建体会

  一要抓学习反思。

  反思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和方法。 反思的过程也是更好的学习过程、创新过程。反思就是要认清目前的真实情况,理清思路,找出问题背后的结构冲突。新安煤矿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并在此基础上马上行动。 通过学习、反思、讨论、再反思,从而确立下一步工作重点。仅2008年一季度,就撰写反思和感悟6000多篇;组织深度汇谈6次,解决了诸多安全生产难题;开办网能大学3期,培训900人次; 2008年一季度,全矿专业技术培训520人,其中,外培311人,内培209人;举办过断桥、生死墙、电网、空中单杠、信任背摔和攀岩等户外拓展培训,参训1000多人次;开展感恩、牵手活动15次, 1080人次参与。

  二要重机制创新。

  一是创新安全质量管理机制。强化区队长、班组长、安监员的“三支队伍”建设,健全了管理档案, 今年又制定了《关于2008年“三支队伍”建设风险抵押考核意见》,充分调动了其安全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采三区实行了“三违”四级连带制,解决了跟班人员管理松、班组长和小组成员联保意识差的问题;

  二是创新安全文化建设。以互动交流的方式,促进安全管理经验的共享。先后组织了区队安全心理问卷调查、职工健康安全心理访谈、区队长座谈会、专业深度汇谈等活动,从而掌握了基层干部员工的思想动态,为矿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编制了《新安煤矿2008年安全工作重点、安全知识百题复习资料》,下发各基层区队,组织员工参加百题竞赛。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了“安全文艺下区队活动”、“欢乐和谐安全年迎新春联欢会”、“和谐新安联谊会”、“十大安全标兵”和 10名“和谐新安·好矿嫂”评选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安全、和谐氛围;

  三是创新质量精品工程建设。为全面提升精品意识,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矿确立了“精品工程重在基础”、“开工即精品”、“打造流程精品”等思路,各专业分管领导均立下了质量标准化建设军令状,各专业也相继层层签订军令状,有效地实现了压力传递。并以现场观摩会和评优找差为手段,质量达标创出了建矿以来最好成绩。

  三要与管理融合。

  新安煤矿的创建工作不搞无土栽培,而是用学习型组织的思想方法、思维模式去进行管理创新,并与其他管理手段有机结合。既切实可行,更是一条创建捷径。

  一是与日常管理结合。下发了《关于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岗位技术能手、创新员工、科技项目、优秀论文和五小成果的决定》,印发了《新安煤矿科技管理办法》,制定了《关于对管理人员实行绩效考核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各级管理人员实行动态考核的意见》和《关于对管理、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业绩考核的意见》,有效地推动了日常创新管理。

  二是与精细管理结合。积极开展“内部市场化评优找差”活动,把市场化运作同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各单位加强成本核算管理。生产技术口制定了十大技术降本工程和八项技术降本举措,机电专业落实了节电降耗措施,经营部出台了节支降耗管理意见,市场化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了班清日结现场考核管理。在抓节支的同时,积极开拓创收渠道,综修厂立足内部力量,加大自制维修力度,一季度完成加工制作和修理产值410万元。由于各项措施得力,一季度原煤生产成本比计划降低0.37元/吨。

  三是与经营管理结合。今年年初,新安煤矿组织召开了市场化推进会,对全年经营工作进行了部署,将降本提效的主攻方向转移到强化控制管理、优化产品结构上来,进一步修订了《新安煤矿2008年内部市场化运行指导意见》等经营管理文件,进一步理清了经营管理思路,促使矿井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四是与人本管理结合。今年以来,新安煤矿以服务职工生产生活促和谐,大幅度提升了人本管理水平。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了“和谐杯”竞赛活动,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实事,建成了设施一流的职工洗浴中心,配备了吊篮式更衣箱,更换了新工作服,为每一名职工量体定做了西装,发放了皮鞋;节日期间开展了送温暖活动,走访工伤、特困职工23人次,发放慰问金、物品共计10.15万元;掘进二区职工谢道才其女儿患有肾功能衰竭,全区职工得知消息后,自发捐款7860元,充分体现了一人有难众人帮的良好风气;“亲情系新安”联谊活动、“三八”妇女节评比表彰、和谐新安“好矿嫂”评比、优秀骨干员工赴港、澳、海南等地旅游观光等活动,进一步拉近了与广大员工的距离,推进了人本管理,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目前,新安煤矿正在以“只争朝夕”和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积极践行“持续学习、兴矿富民”的共同愿景,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开创新安煤矿更加美好的未来!

联系

Contact


服务热线 : 010-68988613

办公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

工作时间 : 周一到周五 9:00-18:00

明德经纶大学

版权所有 © www.mdjlb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501059号-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