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新秀到创业名人,樊登身上标签的每次转换,都有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多年的职业素养,使他的表达有一种魔力,让人随之深思。“不要用惯性思维来看待人生,人生最重要的是打破惯性,人生如果按照惯性走,那就会跟大多数人差不多,只有打破惯性才能和别人不一样。”樊登说。
刚进入社会的时候,我还是学生心态,满脑子都是月薪。2000年,我得到了一份工作号称年薪50万,在湖北卫视做主持人。那个时候崔永元跟我讲说“你不要着急挣这个钱,这个钱对你来讲不重要,你应该到中央电视台来,我教你怎么做节目。那时到中央电视台一个月的实习费用是1000块一个月,我没舍得。
幸运的是这个工作很快就干不下去了,我给崔永元打电话,他说你到北京来。在央视实习,外部环境的改变,让眼界开始扩大。常常为了节目紧张得失眠,特别焦虑的时候就去读书。那时读《论语》,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签名档。意思就是,如果想要成为君子,你每天要思考的更重要的东西是你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道的要求,而不是担心是否有饭吃。
这句话像闪电一样把我击中,成为人生的分水岭。我开始思考如何从赚钱中跳转出来,挑战现状之外的可能,也就是舒适圈之外的东西。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我意识到,原来自己除了主持之外,管理团队、谈业务、拉广告的事情全都不会。《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关键对话》都是那个时期读起来的,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领悟到了读书真的可以给生活带来改变。
这个心态的变化给我后来做读书会积攒了许多能量。为了帮助那些“只买书,不读书”的人解决问题,我把自己读书的PPT分享给身边的人,要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工作量的加大,我开始每年给大家写50本书的PPT并相应收费,成为知识付费的雏形。之后从制作PPT到微信分享再到做APP,现在大概有900万会员。
所以,你说是外力推动重要还是自我适应更重要呢?我认为一定是自我更重要。外力对每个人的推动是一样的,人跟人的区别就在于面对变化时的态度。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框架,面对无法应对和解释陌生的变化时,你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并且想办法将框架扩大,而不是在原地打转。不放过上天给出的那些机会,我们的认知边界就会一步步的不断扩张;而保持对自我的批判性,就是驱使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有人觉得“批判性思维”就是对一切事物都要批判性的接受,其实这是非常狭义的,所谓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要对自己的思维保持批判。如果最开始的那份卫视主持人的工作我顺利做下去,完全不会考虑还有其他可能的未来。而当我拿起《论语》的时候,思维框架就开始和孔子同步,这时候格局、眼界、心态都大多了,比起一天到晚只盯着工资条,生活美好了很多。现在,我能告诉年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勇敢。对现状抱怨和不满,是自找苦吃。不确定的因素带来的未必都是灾难,也有可能是改变,要勇敢面对。而第二件事,就是关注自身,当你创造性地看待世界,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这种在探索中努力并突破自我的过程,其实是人在享受自己生而为人的权利。人跟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你有一个发达的前庭。它让人类有推理和好奇的能力,去问“为什么”。当对于安全感过度依赖和追求,人类本身具备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浪费,进而将突破和适应的能力逼退,而这恰恰是来自人本身最强大的力量。这个世界上存在更多等待被发现的事物和被突破的人生,轻易放弃,那只能说太可惜了。
在樊登眼里,一个人这辈子最重要的就是眼界、心态和能力。“走出舒适圈”无疑是这三者相互增长、配合下的必然转变,意味着告别、未知和反击,遇见不一样的自己。他曾说:“我认为读书是要命的事。”多年的积累让樊登睿智、雄辩、通透,最好证明莫过于是“樊登读书会”的成功。从2013年成立到现在,5年的时间,从几十个微信群迅速成长为在全世界十多个国家有800多个分会、470万会员、平均每本书的收听率在百万人次、每星期有近千场线下沙龙活动的国内知识付费“奇迹”,那件曾经改变了樊登的事情——读书,也渐渐改变了更多的人,来自樊登读书会“一年一起读50本书,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口号点燃了无数人的激情。从“阅读者“到“解读者”,从自己读到带着大家读,一个想法,他将自我突破做成了事业,用一个人的改变去改变更多的人,这才更大意义上的成功。
樊登的故事,与本次活动东风日产楼兰所倡导的精神不谋而合,因为我们都相信人生需要拥有积极探索的心,善于发现,尝试各种体验,才能创造人生的更多惊喜和可能,发现更好的自己。勇敢者无独有偶,成功者志同道合,同样的精神内核,让我们相逢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