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是具有119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世界第七大港。作为国有企业,要担当好历史使命,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抓好员工的学习教育。多年来,我们持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和“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的五学活动,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有真才实学、能干事创业的员工队伍,凝聚了合力,推进了发展。
一、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发展合力
坚持一元化指导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全港意志,大力弘扬“青岛港精神”(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牢记“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三大使命,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一个信仰、一个声音、一个劲头,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信改革开放不动摇、坚信国有企业一定能够搞好不动摇。
每年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每月开展“211”带薪学习(每月2小时学政治、1小时学安全、1小时学业务),创新思想教育形式,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去年在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中,近百位不同层次的先模代表登台宣讲,唱响“五好”主旋律。300名老革命、老模范、老码头组成的“三老”报告团深入各单位,面对面讲历史、讲传统。集团三级班子、两级机关上千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到装卸一线跟班劳动调研,与一线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创佳绩、夺高产。全港上下自觉形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愿景,凝聚起了国企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立足岗位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始终坚持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做到学习与实践、思想与技能相统一,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实现了员工的全面发展。
一是加强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打好学习培训持久战。投资4亿多元建设港湾学院与员工培训中心,年年自己动手编写各类专业教材,组织全员学、岗位学、脱产学。去年连续六期一月一次千人大培训,6715名两级机关、队长、工人技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72个专业、7-10天的集中脱产培训,7046名技术工人参加了每人56个课时的岗位脱产培训,全员培训率达到100%。
二是打造平台。我们结合港口实际,大力加强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农民工三支队伍建设,构建起多元化职业成才通道。对知识分子建立了符合港口实际的港内职称评聘体系和评价标准,鼓励他们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对技术工人建立了考工晋级、职务聘任等晋升机制,年年开展导师带徒、操作技术大比武,近年来在全国省市大比武中荣获20多项状元,12人被评为省、市首席技师和突出贡献技师,近千人获得第二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我们对农民工不仅待遇上与正式职工同工同酬,而且在成才通道上也是一视同仁,同样晋升技术等级,并开创全国先河,在农民工装卸工人中选拔193人评聘职称,享受相应的职称补贴。
三是脱胎换骨。通过常年坚持学习,广大职工素质普遍提高,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装卸工出身的许振超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杰出代表;知识分子郭志渝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技术工人徐青荣、唐卫成为全国技术能手,邵泽山成为全国优秀青年技师;农民工皮进军成为十大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农民工徐万年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走上集团合资公司党委书记的重要岗位。广大职工在青岛港体面劳动、脱胎换骨、改变命运,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学习推进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坚持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大力实施科教强港、科技强港、人才强港战略,把学习培训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源动力,实现由世界大港向世界强港转变。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向学习、向练兵要能力、要效率,先后涌现出290多个员工品牌和1500多个绝活儿。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8次刷新世界纪录,两个集装箱泊位吞吐量相当于世界效率第二名的日本神户港三个集装箱泊位的吞吐量;铁矿石接卸“孙波效率”14次刷新世界纪录,一个20万吨矿石码头相当于其他港口两个甚至三个矿石码头的作业量。我们用全国沿海港口1.3%的码头岸线干出了6.9%的吞吐量,用一个青岛港的能力干出了四个青岛港的吞吐量。广大职工实施零距离创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十一五”以来,共完成科技创新和工属具革新成果1500余项,获得专利权131项和各类成果奖30多项,对外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完成软件开发成果5800项,有力地推动了青岛港从第三代港口向第四代港口迈进。
持续不断的重视学习、强化学习使青岛港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多年蝉联中国企业效益200佳,荣膺中国企业500强,荣获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全国创争活动示范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